【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2013621日 上午12:00


 


許多含糖飲料、甜點都含有高濃度果糖,事實上,果糖對肝臟傷害很大。美國最新動物實驗發現,吃果糖後,就算體重沒有增加,肝臟也可能馬上受到損害。


過去不少研究發現,常食用果糖容易造成肥胖、脂肪肝等問題。不過有人認為,這不只是果糖的問題,飲食攝取過多熱量也是主因。美國威克森林浸信會醫學中心近日發表研究指出,經過六星期實驗發現,猴子吃高果糖食物後,肝臟受損比率比其他控制組動物增加一倍以上。研究成果已於本周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


研究計畫主持人病理學助理教授凱莉‧卡瓦娜表示,這一切都是卡路里的錯?是熱量造成這些傷害?根據研究結果,並非如此!


研究團隊過去曾針對猴子做研究,當時他們把猴子分成兩組,兩組猴子都是吃低脂食物,不過其中一組猴子可以任意添加果糖,另一組猴子則採用低脂、低果糖飲食,持續七年,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吃很多果糖的猴子體重增加百分之五十以上,出現糖尿病的比率是其他猴子的三倍,且較容易出現脂肪肝。


這次研究是以十隻中年、正常體重的猴子做實驗,這些猴子以前都沒有吃過果糖。研究人員將這些猴子也分成兩組,兩組猴子飲食都有經過熱量控制,其中一組飲食中百分之二十四熱量來自果糖,另一組則只有百分之零點五,持續六星期。猴子六星期生理變化相當於人類三個月。結果發現,飲食攝取較多果糖的猴子肝臟很快就受到損害,腸道細菌菌落沒有改變,不過有些腸道細菌跑到肝臟,導致肝臟受損,腸道細菌跑出數量達三成之多。


研究人員認為,高糖分可能讓細菌更容易離開腸道,進入血液循環,進而傷害肝臟組織。


 


 


柏丹生活診所方銀漢醫師評論:


  果糖可以分成天然以及人工兩種,天然果糖存在於水果、蜂蜜等食物中,而人工果糖則大多是由基因改造的玉米所製作成的,故又稱為玉米糖漿。根據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玉米糖漿會對於人體健康產生慢性但嚴重的影響,像是現代人越來越多的肥胖、脂肪肝、代謝症候群、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以及高尿酸等等,都可能與過度食用玉米糖漿有關。


  而玉米糖漿主要使用在市售的烘焙麵包糕點含糖飲料甚至是果汁飲料當中,除了不知不覺中吃下過多的熱量之外,玉米糖漿不像葡萄糖般刺激胰島素分泌,進而不容易產生飽足感,所以吃多了玉米糖漿的食物,食量很難控制、體重也逐漸上升!!建議想要控制體重和維護身體健康的民眾,還是要盡量避免含有人工果糖的食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柏丹生活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