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編譯王麗娟╱報導 | 聯合新聞網  201313日 上午3:24


不同於標準體重最健康、長壽的理論,美國知名流行病學家凱瑟琳•佛萊戈發表研究結果說,體重略為超重(身體質量指數BMI 2529.9)反而讓人活得更久。


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的報告指出,略為超重的人,其過早死亡率比符合體重標準的人減少6%,即使是輕度肥胖(BMI 3034.9)的人,其過早死亡率,也較理想體重者減少5%BMI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


在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國衛生統計中心工作的佛萊戈,率領團隊分析約100項研究,得出上述研究結果。這項研究為迄今最大的一個,研究對象將近300萬人。


英國「獨立報」報導,體重過重的人更長壽,可能是因脂肪可保護心臟。此外,身體多存些脂肪,生病或是住院胃口變差時,較有體力對抗疾病。


此外,有體重過重和肥胖問題者,高血壓和糖尿病問題出現時,較能及早發現與早期治療,而某些過重的人反而較常運動,吃得比正常體重的人好,是他們較長壽的其他原因。


不過,這不意謂大家夥應該放棄減肥的新年新希望,或過年過節可肆無忌憚吃喝,因為嚴重肥胖,亦即BMI高於35的人,死亡率提高29%之多。


紐約時報報導,研究顯示,正常身體質量指數(18.524.9)的定義可能有待修正,因為它太瘦了。此外,脂肪多不見得是壞事,只要它不是囤積在肚子上。大腿或臀部累積脂肪,不見得不好。


 


方銀漢醫師評論:


  長期觀察下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與上面內容類似的新聞,其實用意都是要提醒世人不要過度減肥,以免有傷身體健康,不過這篇研究有其重要的地方:首先,它被刊登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跟許多期刊比起來,JAMA可是鼎鼎有名的醫學期刊,能被刊登就表示這篇研究不論在主題、方法以及內容上都有可取之處;另外,研究對象包含了多個國家、數百萬人也是相當罕見。


  但是有幾點迷思是需要釐清的:


1.      研究中使用的是身體質量指數(BMI),然而BMI容易受到身體組成、種族等因素影響,像WHO亞洲共識是BMI超過25算肥胖,台灣衛生署則定義BMI超過27是肥胖,美國則是BMI超過30才算肥胖,由此可知BMI的差距太多,使用上容易產生誤會。


2.      要能準確判斷與健康相關的指標,還是要以體脂率為主、脂肪分布位置為輔,


例如體脂率超過標準而且是內臟部位的脂肪過多時,對健康的影響就相對嚴重!


3.      由文章中可知,要維持健康、減少死亡率的方法就是適度地控制體重、規律


運動以便培養體能還有定期的身體健康檢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柏丹生活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